第二個字是無的成語大全列表(3)
第2個是無的成語
無在第二個的成語解釋
- 身無長物 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。形容貧窮。
- 身無寸鐵 身邊沒有武器。指赤手空拳。
- 身無分文 形容非常貧窮。
- 身無擇行 指一身行為遵循法則而無其它選擇。
- 身無立錐 沒有寸土可以容身。比喻極小的地方。
- 事無常師 謂處事沒有固定不變的準則,要擇善而從。
- 事無大小 事情不分大小。形容什麽事都管。
- 事無二成 謂公事和私事不能兩全。
- 事無巨細 事情不分大小。形容什麽事都管。同“事無大小”。
- 事無三不成 謂辦事非經多次努力不會輕易成功。
- 手無寸刃 指手裏一點武器都沒有。
- 天無二日 日:太陽,比喻君王。天上沒有兩個太陽。舊喻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君。比喻凡事應統於一,不能兩大並存。
- 天無絕人之路 天下不會斷絕人的出路,把人困死。比喻人雖一時處於絕境,但終歸可以找到出路。
- 萬無一失 失:差錯。指非常有把握,絕對不會出差錯。
- 心無二用 指做事要專心,注意力必須集中。
- 胸無城府 城府:城市和官署,比喻難於揣測的深遠用心。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,心口如一。
- 胸無大誌 心裏沒有遠大誌向。
- 胸無宿物 宿:過夜。胸中沒有過夜的東西。比喻心地坦率,沒有成見。
- 虛無縹緲 虛無:空虛;縹緲:隱隱約約,若有若無的樣子。形容空虛渺茫。
- 學無止境 指學業上是沒有盡頭的,應奮進不息。
- 心無掛礙 掛礙:牽掛。原為佛教用語,指內心沒有任何牽掛。
- 心無旁騖 旁;另外的;騖:追求。心思沒有另外的追求,形容心思集中,專心致誌。
- 學無常師 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。指凡有點學問、長處的人都是老師。
- 言無二價 貨物的價錢說一不二。
- 杳無音信 音信:消息,回信。沒有一點消息。
- 野無遺賢 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。指任人唯賢,人盡其才。
- 一無是處 是:對,正確。沒有一點兒對的或好的地方。
- 一無所長 沒有一點兒專長。
- 一無所得 什麽也沒有得到。形容毫無收獲。
- 一無所能 什麽能耐也沒有。
- 一無所取 原指一點都沒拿。後也形容什麽都未得到。
- 一無所有 什麽也沒有。指錢財,也指成績、知識。
- 一無所知 什麽也不知道。
- 一無長物 一無:全無;長物:多餘的東西。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。原指生活儉樸。現形容貧窮。
- 言無不盡 把內心的話說盡,毫不保留。
- 言無倫次 語言雜亂無章。
- 杳無人煙 僻遠無人居住。形容荒涼,偏僻。
- 杳無消息 杳:無影無蹤。沒有一點兒音信。
- 杳無信息 一直得不到一點消息。
- 杳無音耗 猶言杳無音信。沒有一點消息。
- 杳無影響 沒有蹤影,沒有音信。
- 杳無蹤跡 一點蹤跡都沒有。謂不知去向。
- 杳無蹤影 一點蹤跡都沒有。指不知去向。同“杳無蹤跡”。
- 杳無人跡 杳:不見蹤影;跡:腳印。連一個人的腳印也看不到。形容地方非常荒涼、偏僻,從來沒有人去過。
- 一無所成 一點沒有成就。
第二個字是無的成語接龍、出處
第2個是無的成語接龍
無在第二個的成語出處
- 身無長物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對曰:‘ 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無長物。’”
- 身無寸鐵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誌》第15回:“廡下預伏壯士,突然殺出,將二人砍為數段。雖有從人,身無寸鐵,一時畢命。”
- 身無分文 司馬文森《風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他現在是身無分文,靠那好心腸的女店主借錢度日。”
- 身無擇行 《孝經·卿大夫》:“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,口無擇言,身無擇行。”
- 身無立錐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31回:“今日身無立錐,誠恐有誤諸君。”
- 事無常師 春秋·王詡《鬼穀子·忤合》:“世無常貴,事無常師。”陶弘景注:“主善為師,故無常師。”
- 事無大小 《文選·諸葛亮〈出師表〉》:“愚以為宮中之事,事無大小,悉以谘之。”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》卷第一百八十五:“委蕭瑀以庶政,事無大小,莫不關掌。”
- 事無二成 《左傳·成公八年》:“禮無加貨,事無二成。”杜預注:“公私不兩成。”
- 事無巨細 《三國誌·諸葛亮傳》:“政事無巨細鹹於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