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結尾的成語大全列表
最後一個字是白的成語
第四個字是白的成語解釋
- 不分皂白 皂:黑色。不分黑白,不分是非。
- 不分青紅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
- 不明不白 指說話含含糊糊,很不清楚。也形容行為曖昧。
- 不問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
- 唇紅齒白 嘴唇紅,牙齒白。形容人容貌俊美。
- 財不露白 露:顯露;白:銀子的代稱。舊指有錢財不能泄露給別人看。現指隨身攜帶的錢財不在人前顯露。
- 仇人相見,分外明白 指當敵對的雙方相逢時,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。
- 浮一大白 浮:違反酒令被罰飲酒;白:罰酒用的酒杯。原指罰飲一大杯酒。後指滿飲一大杯酒。
- 富埒陶白 比喻極富有。
- 馮唐頭白 漢朝馮唐身曆三朝,到武帝時,舉為賢良,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。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邁。同“馮唐易老”。
- 含冤莫白 含:包藏;莫:無處,無法;白:弄明白。指有冤屈無處申訴、無法昭雪。
- 汗青頭白 指書寫成,人也老了。
- 論黃數白 ①指任意評論是非好壞。②點了黃金又數白銀。極言財富之多。
-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,明確無誤;正大光明。
- 顛倒黑白 把黑的說成白的,白的說成黑的。比喻歪曲事實,混淆是非。
- 批紅判白 批:削;判:分開;紅、白:指花卉。嫁接花木。
- 青紅皂白 皂:黑色。青、紅、黑、白四色。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。
- 青紅皁白 ①比喻是非、好歹。②比喻底細、情由。③猶言水落石出。
- 青蠅染白 指小人用讒言誣害好人。同“青蠅點素”。
- 清渾皁白 比喻事物的本來麵目、是非、情由等。
- 取青妃白 取青媲白。同“取青媲白”。
- 說黑道白 比喻對人對事任意評論。
- 深切著白 指深刻而顯明。同“深切著明”。
- 數黑論白 背後亂加評論,肆意誹謗別人。同“數黑論黃”。
- 數黃道白 背後亂加評論,肆意誹謗別人。同“數黃道黑”。
- 抽黃對白 用“黃”對仗“白”。指隻求對仗工穩。
- 須眉交白 交:都。胡須和眉毛都白了。
- 壓倒元白 元、白:指唐代詩人元稹和白居易。用來比喻作品勝過同時代有名的作家。
- 一清二白 比喻清楚、明白。
- 一窮二白 窮:指物質基礎差;白:指文化和科學落後。比喻基礎差,底子薄。
- 真相大白 大白:徹底弄清楚。真實情況完全弄明白了。
- 沉冤莫白 沉冤:長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;莫白:無法辯白,不能弄清。長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。
- 指皁為白 指混淆黑白,顛倒是非。
- 指皂為白 謂混淆黑白,顛倒是非。
- 注玄尚白 指白紙黑字的文字記載。
- 不問青紅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
- 半文半白 文言和白話夾雜。亦作“半文不白”。
- 半文不白 文言和白話夾雜。同“半文半白”。
- 不分青白 指不分黑白,不辨是非。
- 東方將白 指天將破曉。
- 懷黃握白 指攜帶著錢財。黃,指黃金;白,指白銀。
- 馬角烏白 烏鴉變白,馬頭生角。比喻不能實現之事。
- 須發皆白 胡須頭發全都白了。指年事以高。
- 虛室生白 虛:使空虛;室:指心;白:指道。心無任何雜念,就會悟出“道”來,生出智慧。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。
- 以黑為白 指顛倒是非。
白結尾的成語接龍、出處
第4個是白的成語接龍
最後一個字是白的成語出處
- 不分皂白 《詩經·大雅·桑柔》“匪言不能,胡斯畏忌。”漢·鄭玄箋:“胡之言何也,賢者見此事之是非,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於王也。”
- 不分青紅皂白 《詩·大雅·桑柔》“匪言不能,胡斯畏忌。”漢·鄭玄箋:“胡之言何也,賢者見此事之是非,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於王也。”
- 不明不白 元·無名氏《連環計》第四折:“怎麽不明不白,著他父子每胡廝鬧了一夜。”
- 不問皂白 鬱達夫《沉淪》五:“太陽已經起來了。他不問皂白,一直的往東走去。”
- 唇紅齒白 明·胡文煥《瓊琚記·桑下戲妻》:“隻見唇紅齒白,桃花臉,綠鬢朱顏柳葉眉,因此不忍而去。”
- 財不露白 明·海瑞《驛傳議·無策》:“使客謂有此官銀也,廩糧夫馬,百計折乾。俗謂財不露白,今露白矣,孰能保群盜仗戈奪之?”
- 仇人相見,分外明白 元·李致遠《還牢末》第四折:“可不道仇人相見,分外明白。”
- 浮一大白 漢·劉向《說苑·善說》:“魏文侯與大夫飲酒,使公乘不仁為觴政,曰:‘飲不釂者,浮以大白。’”
- 富埒陶白 南朝·梁·劉峻《廣絕交論》:“富埒陶白,貲巨程羅,山擅銅陵,家藏金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