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結尾的成語大全列表
最後一個字是靜的成語
第四個字是靜的成語解釋
- 風平浪靜 指沒有風浪。比喻平靜無事。
- 更闌人靜 更:舊時夜間計時單位,一夜分五更,每更約兩小時;闌:將盡;人靜:沒有人的吵雜聲,一片寂靜。夜已很深,沒有人聲,一片寂靜。
- 更深人靜 深夜沒有人聲,非常寂靜。
- 更深夜靜 更:舊時夜間計時單位。一夜分五更,每更約兩個小時。夜已很深,沒有一點聲響。形容夜深處於一片寂靜之中。
- 安安靜靜 指沒有聲音,沒有吵鬧和喧嘩
- 四海波靜 比喻天下太平。
- 神閑氣靜 指神氣悠閑安靜。同“神閑氣定”。
- 偷閑躲靜 指偷懶。
- 一動不如一靜 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,還是不做為好。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- 鴉沒鵲靜 形容沒有一點聲息。同“鴉默雀靜”。
- 鴉默鵲靜 形容沒有一點聲息。同“鴉默雀靜”。
- 魚沉雁靜 比喻書信不通,音信斷絕。
- 百動不如一靜 指多動不如靜待有效。
- 六根清靜 六根:佛家語,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。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。
- 恭默守靜 默:沉默;守:遵守,保持。恭恭敬敬地沉默,不講話,保持肅靜。
- 鴉默雀靜 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。形容沒有一點聲息。
- 夜闌人靜 夜闌:夜將盡。夜深人靜的時候。
- 夜深人靜 深夜沒有人聲,非常寂靜。
- 風恬浪靜 恬:平靜,安適;靜:安靜。風很安逸,浪很安靜。指沒有風浪。比喻平靜無事
- 萬籟俱靜 籟:古代的一種簫,泛指聲音;萬籟:自然界的各種聲音;靜:安靜。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,一點兒聲響都沒有
- 頭腦冷靜 指氣質上的冷靜或異常的鎮定,指在緊張情況下表現的冷靜或鎮定
- 鬧中取靜 指在熱鬧的環境中保持清靜的心態
- 虛一而靜 虛心、專一而冷靜地觀察事物,就會獲得正確的認識
- 故作鎮靜 指故意裝做心情安定
- 平平靜靜 安寧,沒有騷擾動蕩
- 清清靜靜 安安靜靜,不嘈雜
- 浪恬波靜 恬:安靜。風平浪靜。比喻十分平靜
- 避囂習靜 囂:喧嘩,吵鬧;習:習慣於。躲開喧鬧,安於清靜
靜結尾的成語接龍、出處
第4個是靜的成語接龍
最後一個字是靜的成語出處
- 風平浪靜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卷七:“僧問:‘風恬浪靜時如何?’師曰:‘吹倒南牆。’”
- 更闌人靜 宋·蔡絛《西清詩話》引楊鸞詩:“白日蒼蠅滿飯盤,夜間蟻子又成團;每到更深人靜後,定來頭人咬楊鸞。”
- 更深人靜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十一:“師曰:‘更深人靜,共伊商量。’”
- 更深夜靜 漢·蔡琰《胡笳十八拍·第十四拍》:“山高地闊兮,見汝無期;更深夜闌兮,夢汝來斯。”
- 安安靜靜 清·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45回:“隻見匡胤睡在床上,安安靜靜,那頂門內透出一條赤色真龍。”
- 四海波靜 sì hǎi bō jìng
- 神閑氣靜 《負曝閑談》第27回:“也有在車廂裏抽出書來看的,也有扯過馬褥子來蓋著睡覺的,無不神閑氣靜。”
- 偷閑躲靜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9回:“第一個鳳姐事多任重,別人或可偷閑躲靜,獨他是不能脫得的。”
- 一動不如一靜 宋·張端義《貴耳集》卷上:“孝守幸天竺及靈隱,有僧輝相隨。見飛來峰,問輝曰:‘既是飛來,如何不飛去?’對曰:‘一動不如一靜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