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結尾的成語大全列表
最後一個字是三的成語
第四個字是三的成語解釋
- 不壹而三 指再三;多次。
- 鼎足而三 比喻三方麵對立的局勢。也泛指三個方麵。
- 接二連三 接連不斷。
- 舉一反三 反:類推。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。
- 徑一周三 徑:圓的半徑;周:圓的周長。即圓的半徑與圓的周長比為1:3,比喻兩者相差很遠。
- 連二趕三 急忙;趕快。
- 連二並三 猶言接連不斷。
- 暮四朝三 ①原指說法、做法有所變換而實質不變。②比喻反複無常。
- 讓再讓三 指幾次三番地推讓。
- 事不過三 指同樣的事不宜連作三次。
- 一而再,再而三 再:第二次。一次又一次。
- 一而二,二而三 由一至二,由二至三。指由此及彼聯想開去。
- 至再至三 指一而再,再而三。
- 兩兩三三 ①指三兩為群。②形容稀疏。
- 鹹五登三 指帝德廣被,同於五帝而超於三王。
- 語四言三 指信口亂說閑話。
- 觀隅反三 猶言舉一反三。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。
- 問一得三 問一件事卻得到解決三件事的辦法。形容求少得多。
- 倒四顛三 顛:顛倒。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
- 朝四暮三 原指使用騙術欺騙人。後比喻經常變卦,反複無常
三結尾的成語接龍、出處
第4個是三的成語接龍
最後一個字是三的成語出處
- 不壹而三 《孔子家語·弟子行》:“子貢既與衛將軍文子言。適魯,見孔子曰:‘衛將軍文子問二三子之於賜,不壹而三焉。賜也辭,不獲命;以所見者對矣。’”
- 鼎足而三 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臣願披腹心,輸肝膽,效愚計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誠能聽臣之計,莫若兩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勢莫敢先動。”
- 接二連三 於是接二連三,牽五掛四,將一條街燒得如‘火焰山’一般。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回
- 舉一反三 《論語·述而》:“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複也。”
- 徑一周三 《周髀算經》上卷:“勾股圓方圖。”漢·趙爽注:“圓徑一而周三。”
- 連二趕三 姚雪垠《長夜》三二:“菊生不敢怠慢,連二趕三地穿好衣服,跳下床來。”
- 連二並三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一回:“隻見兩邊鋪麵排山也似價開著,大小客店也是連二並三。”
- 暮四朝三 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狙公賦芧,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眾狙皆怒。曰:‘然則朝四而暮三。’眾狙皆悅。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,亦因是也”。
- 讓再讓三 明·史可法《複多爾袞書》:“群臣勸進,今上悲不自勝,讓再讓三,僅允監國。”